写实油画源自于欧洲的古典传统,几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与趣味的改变,它的精神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世纪以来,写实绘画受到前卫艺术的挑战,面临严峻的形势。虽然如此,写实油画仍然是人们欣赏的一种艺术样式,因为它仍然能够承载人们的精神诉求,传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当然,它的形式语言以至技术、材质也由此出现了许多革新。写实油画的这段经历,它的生存状况,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因为这是属于艺术规律范畴方面的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探讨人类艺术前景会有所帮助,而且有益于我们研究写实油画艺术语言本身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写实油画,在20世纪西方各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遭遇。这是由各国各地区人们的审美需求所决定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实艺术在欧洲式微,却在中国受到人们的赞赏与欢迎,有人为之推波助澜,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但起决定的因素是中国当时社会变革需要从写实艺术中得到助力。人们失望于文人画家们沉湎于自我小天地和陈陈相因的复古风,寄希望于写实的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反映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寄希望于艺术走向大众,为多数人欣赏,以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变革的热情。近几十年来,西方艺术家和大众之所以割不断写实绘画的情结,与对前卫艺术过分推崇观念、抛弃绘画形式美感的失望心情有关。人们越来越相信,用心、眼与手配合的绘画直接地表达人的真切感情,是别的方式和手段不能替代的,有永恒的价值。
人们之所以需要艺术,不仅是为了赏心悦目和娱乐消遣,而是出自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至于用何种手段创作艺术,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人们的选择,受制于客观环境和其时人们主观的认识。这样的选择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含有偶然的因素。弃旧图新是人类的天性,对艺术形式也不例外。人们总是期待艺术表现语言有所变化,不希望停留在一种样式、一种面貌上。此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物极必反这一事物变化的规律,也是人们艺术欣赏趣味绕不开的一个“怪圈”。古今中外艺术的面貌,变化是根本的。而艺术传达人的真实感情这一点,不变又是根本的,还有人性本质的稳定性也是根本的。这样说来,一切艺术门类、样式总是处在变与不变之间。艺术面貌的变化与其他事物一样,有渐变,有突变,波澜起伏,形成人类精神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艺术多元的观念在中国已深入人心,写实油画在多元的格局中占有自己的位置。它不仅是中国美术教育所必需的手段,而且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样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中国艺术家们正在乐此不疲地研究西方油画的各种表现技巧以及它们传达的文化观念,而且还在探讨如何在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神与技巧,使中国写实油画艺术散发出更灿烂的光彩。中国写实油画已经得到世界艺坛的关注,它未来的光明前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